景区现多处错别字是怎么回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古代两个学生勤奋读书的典故。不过,这个著名的故事在南宁市青秀山景区的状元泉文化园里,近日却闹了笑话。日前,有网友发帖称,“锥刺股”的故事在那里被刻成了“锥刺骨”,希望景区能及时更正这一错误。
时下,不少旅游景点为了增添景区的“文化色彩”,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常常要请各路文化艺术界的名流留下墨宝,以制作楹联、匾额、碑石;请雕塑师为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以颂扬他们的功德。然而,一些景区盲目跟风,粗制滥造艺术作品,不仔细把关,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却因为制造出一堆贻误子孙、贻笑大方的“文化败笔”,而留下了很多遗憾。
近些年,广西有不少景区曾曝出不少类似的古诗词错别字。比如,2005年7月,有媒体报道,广西桂林溶杉湖边的石刻《唐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中的诗句:“桂林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却被刻成了“桂林南瓜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去”字变成了“瓜”字。有网友还发现,溶杉湖景区中的楹联、新刻石刻、塑像和浮雕中存在类似问题的还有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