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什么是PPI

什么是PPI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是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亦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Producer Price Index的缩写。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PPI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种类186个

PPI能够反映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胀风险。

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产者转移成本,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扬,通胀上涨。如果不转移,企业利润下降,经济有下行风险。,PPI上涨是CPI上涨的先行指标,或者说,PPI上涨最终会传导并加速CPI上涨。然而,PPI的上涨,对加大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率)的压力却远大于传导给CPI上涨而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出口萎缩、消费品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将上涨的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难度加大,为此,无法转嫁的生产成本必将冲减企业利润。因此,PPI上涨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的进一步加大,利润率将会明显下降。

生产者物价指数(亦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即Producer Price Index的缩写。